截至2016年年底,三门县从事橡胶制品相关的生产企业有470余家,从业人员超3万人,工业总产值高达110亿元。
驱车沿S214-S224省道从珠岙镇驶向海游街道,沿途橡胶企业星罗棋布。
浙江鼎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宋今年刚好60虚岁,作为三门橡胶行业的第一代创业者,他从事该行业近40年。
谈到三门橡胶产业的发展历程,他可谓如数家珍,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因天台、宁海等地橡胶产业的兴起,带动了三门珠岙、海游一带橡胶作坊的诞生。”
他说,那时沿这两地的村庄,家家户户都剥生胶线,然后炼成橡胶,生产最初级的橡胶制品——蜊灰桶。
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通过电线、线缆回收,三门的橡胶产业开始壮大,生产的三角皮带、输送带、铁路胶垫成为畅销产品。
1985年,吴小宋从帮集体企业跑业务转向单独销售,创办了东海橡胶厂,一面自己生产,一面从当地小作坊收购橡胶制品,“当时,通过销售橡胶制品,我每年能赚到上百万元”。
从1990年开始,三门橡胶产业的经营模式从“小作坊”逐渐转向公司化经营,到了21世纪,该产业成为三门工业的重要支柱。
截至2016年年底,全县从事橡胶制品相关的生产企业有470余家,从业人员超3万人,工业总产值高达110亿元。其中,从珠岙镇到海游街道的这一狭长走廊上,就聚集了400多家橡胶企业,将近占全县橡胶企业总数九成。
从手工制造到小作坊生产,再到大规模工厂化运营,三门橡胶产业用了50多年时间,从昔日蹒跚学步的孩子,成长为健壮青年。
“中国胶带工业城”“浙江省橡胶制品专业生产基地”“浙江省胶带出口基地”“浙江省胶带产业示范基地”“浙江省胶带专业商标品牌基地”……
“多年来,三门橡胶制品从最初的活络带和普通V带开始,不断拓展延伸,形成了胶带类(三角带、同步带、平面胶带、输送带、汽摩V带等)、管类(水管、油管等)、杂件(脚踏垫、密封件等)、交通设施类(减速带、防撞块、路锥等)等四个大类,上千个品种规格,几乎涵盖所有除轮胎外的橡胶制品类别。”三门县经信局副局长莫敏峰介绍,目前,三门生产的V带系列产品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35%,输送带产量占全国的15%,切边带、汽车V带、同步带等产量占全国的22%以上,交通设施产品产量占全国60%-70%。
当下,三门橡胶行业拥有1家A股上市企业和2家拟上市企业,共有3家橡胶企业进入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,2家企业进入全国V带十强,参与制定了90多项行业或国家标准。
如今,在三门这片丰沃的工业“土壤”上,三维橡胶、元创履带、奋飞橡塑、世态实业、大华铁路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,以一种厚积薄发的形式带动产业发展。
转型压力大、环境影响大、安全稳定压力大……三门橡胶产业发展,开始受到资源环境的“硬”约束。
对此,珠岙镇常务副镇长卢永服表示担忧,在三门橡胶制品中,胶管胶带类所占的比例很大,特别是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较多,县域内的同质化竞争相当激烈,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受到影响。
“‘低、散、污’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要素,环保问题突出。许多小作坊式的‘三合一’企业,消防隐患很大,以高耗能的生产模式占用了大量能耗,对社会的贡献水平极低。”卢永服说。
俗话说“不破不立”。在遭遇瓶颈后,三门橡胶业站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口。
“破”——2017年4月,三门县打出“拆、治、关、转”组合拳,在台州率先打响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,拆除、关停各类低小散橡胶企业200多家,助推橡胶产业凤凰涅槃。
“立”——在三门,橡胶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探索不断深化。该县将新拓展工业用地、盘活的闲置土地优先用于橡胶小微园、轨道交通产业园、橡胶科创平台建设,谋划了4400亩橡胶高新园区,并全速推进800亩橡胶小微创业园建设。此外,为解决环保问题,三门县组建了三门第一联合密炼中心,投资6000多万元引进国内领先的270密炼机,能解决95%以上的粉尘和90%以上的热气污染,为橡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。
在打碎了原有的“低、散、污”产业架构后,三门橡胶扭转了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,整个行业的产值、出口、利润不减反增,被列入全省“10+1”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。
近年来,伴随着汽车行业的下滑,与汽车主机厂配套的相关企业受到了一定影响。
今年1-6月,三门县橡塑制品行业的51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26.6亿元,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.8个百分点。1-5月,橡胶出口增幅5.22%,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9.55个百分点。
企业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,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、强化品牌美誉度、提升品牌影响力,才能“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”。莫敏峰指出,尽管政府部门鼓励企业不断强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,对此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,并帮助搭建产学研平台,但产业转型的创新主体仍是企业自身。
吴小宋的企业,自2010年开始,主攻国外市场,坚持以高端产品铺平出海之路,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影响,微乎其微。“关税大幅上调后,客户要求暂时缓一下,并没有直接终止合作。”吴小宋说。
对于企业发展来说,谁占领了技术高地,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。元创持有全省首张橡胶履带行业的“浙江制造”产品认证证书,去年以来,在贸易摩擦的阴霾下,业绩表现仍不俗。
2018年,元创橡胶履带产销额稳居浙江第一,全国第二。今年1-6月,公司总产值达3.15亿元,同比增速达4.0%。
元创的稳中有升是如何实现的?记者从元创办公室主任王永跃口中得到答案——美国本土没有橡胶履带企业,市场空白为元创的产品出口创造了契机,其橡胶履带产品在列入征收关税名单后又被解除,毫发无损。
“公司注册生产的‘YACHOO’品牌的产品不仅和国内沃得、福田、三一、奇瑞重工等多家重工机械和收割机厂家配套,而且与日本、非洲等众多国家的工程机械及农用机械厂家配套,分散了对美国、欧盟等传统市场的依赖性。”王永跃说。
伴随产能结构、市场结构、渠道结构、消费结构的转变,三门橡胶产业经深度调整后能否再赢“高光时刻”,值得我们继续期待。
为了控制橡胶炼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,三门对橡胶炼胶实行统一的密封炼制(简称密炼)。图为三门第一联合密炼中心生产车间。本报记者王有献王依妮摄
历经50多年发展的三门橡胶产业,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。然而,传统产业并非就是夕阳产业。
老而弥坚,历久而弥新。经历市场风雨洗礼的三门橡胶产业,依然是三门工业中最殷实的家底,在完成一次次的转型升级之后,依然拥有青春活力。
用三门经信局莫敏峰的话来说,就是三门橡胶产业要在转型升级的“蝶变”中,迎来老产业的“逆生长”。
事实上,三门橡胶产业的发展历程,就是从小到大、从单一到多元、从低端到高端、从模仿到创新的“蝶变”过程。
老产品滞销了,就转型生产新的产品。生产线落伍了,就升级生产线,上马自动化流水线。
市场竞争如赛场跑马。要想立于不败之地,就得做到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。”只有看得比别人远,准备得比别人充分,做得比别人超前,才能赢得竞争。这里面,区别就在于是主动拥抱“转型升级”,还是被动拥抱“转型升级”。
像三门的元创橡胶,其橡胶履带产品为何在进入美国征收关税名单之后,又被美方删除?
再比如说鼎海科技,为何要执着于生产经营高端橡胶制品?公司创始人吴小宋的底气又来自何方?
“只有夕阳企业,没有夕阳产业。”三门橡胶虽然是传统产业,但只要去拥抱转型升级,去拥抱自主创新,就依然能保持“逆生长”的活力。
三门橡胶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持续进行,图为该县一家橡胶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。本报记者王有献王依妮摄
记者:你从事橡胶制品生产销售近40年,一路风风雨雨走来,对“创业”这两个字,最深的体会是什么?
吴小宋:从给别人跑橡胶业务开始,到自己独立经营销售橡胶制品,再到自己生产销售。一路走来,最深的体会就是创业是艰辛的,也是快乐的。
记者:作为三门橡胶产业界的资深人士,你对这一土生土长的“乡土产业”的发展有何建议?
吴小宋:橡胶这一传统产业要继续稳步发展,转型升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。只有产品不断地转型,产业不断地升级,三门橡胶这一品牌的竞争力才能保持,行业发展的明天才会更灿烂。现在三门生产的橡胶和橡塑制品品类已达3000多种,诞生了许多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公司,整个产业链非常完整,在全球的橡胶产业中都有很重的分量。
记者:你们公司的发展定位是走高端橡胶产品路线。你们为何放弃中低端产品的市场?你觉得走高端路线竞争压力反而小一些吗?
吴小宋:我们鼎海科技的橡胶制品就是走高端路线,主要出口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,国内主要是携手3M等行业巨头企业开拓市场。
我们选择走高端路线,一方面是因为高端产品附加值高、技术含量高,从而利润也有保障。有利润才能保证有资金投入研发。目前我们公司拥有几十项产品的国家专利证书。
第二方面,有高端的产品技术和高端的合作伙伴,从而促使我们公司从生产到管理都需要做到更高的标准,更多的先进理念来服务客户,使公司自我的成长与世界先进企业接轨。目前我们公司已与巨头企业3M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携手开拓国内外市场。
最后,走高端路线,能避开中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,更能专注于创新发展。从竞争角度看,越是高端的产品,竞争对手反而越少,这就是我们坚定走高端产品路线的逻辑所在。因为价格原因流失的客户还有可能再合作,但由于质量问题流失的客户,肯定不会再找你的!毕竟现在的中国不缺供应商!我们参与的项目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再到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,都证明了我们走这条路是正确的。
记者:你现在虽然精力旺盛,但毕竟已到花甲之年,作为第一代创业者,将面临着企业的传承问题,你准备好了吗?
吴小宋:企业发展传承问题,是我们同一代企业家面临的共性话题。创业虽然苦且累,但我依然乐在其中。我公司目前已经由下一代担负一些主要工作,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思维活跃,又熟悉互联网,他们与客户的交流比我更顺畅。我相信经过市场的磨练,他们会越来越成熟,能挑起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